2017年以来,包头稀土高新区通过建设100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高新技术产业基地50万平方米、稀土新材料基地30万平方米、大数据产业基地及包头国际空港保税区20万平方米),集聚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00个、创造投资突破200亿元,推动了增投资上项目与补链招商择优选商的齐头发展,实现了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的华丽转身。
政策全方位 措施立体化
高标准建设厂房
创新多方参与的厂房开发模式。包头稀土高新区遵循“保本微利”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鼓励社会各方积极参与标准厂房投资建设。主要推行政府主导、国企开发和PPP合作两种模式开发标准化厂房,并逐步将两种运作模式向闲置厂房盘活方面推广。引导企业合作开发低效用地或改造闲置厂房用于建设标准化厂房,提升土地和闲置厂房的集约效率,实现企业互利合作和资源充分配置的发展共赢。
推行精准高效的配套服务模式。“一产一局”配齐专业化服务队伍,依托专业园区载体,委派专业部门开展对口服务,开通企业“绿色通道”,确保重点项目各项手续在第一时间办结,存在问题在第一时间解决,签约项目在第一时间落地。“一产一策”加强政策扶持,针对产业发展特点和短板,制定出台促进稀土新材料、高新技术、电子商务、大数据等8类扶持政策,分类施策、筑优补强,积极引导相关产业发展。“一产一金”完善金融服务,通过“拨改投、拨改贷、拨改保”,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设立稀土产业、科技引导、创业投资等5只基金,总规模达160亿元,推动高技术项目落地实施。
实施细致严谨的厂房运营管理模式。坚持政府主导厂房运营的基本原则,加强项目筛选,以产业发展需要、项目技术含量、企业投资规模作为选择入住项目的基本门槛,筛选技术中高端、链条中下游、产业最前沿的项目入驻厂房。加强集中管理,对标准厂房集中区域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的依法监管,推动企业合法合规经营。加强项目动态管理,实施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办法,利用合同约定、绩效挂钩,倒逼未按时投产达效或贡献过小的企业规范退出,腾笼换凤,实现资源最优利用。
土地集约化 办事高效化
高质量发展产业
标准化厂房已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器。包头稀土高新区坚持补链招商、择优选商,重点引进和培育产业链高端项目、重点技术环节项目、尖端科技项目、产业应用项目,进一步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延伸产业链条,为主导产业破茧成蝶集聚力量,目前稀土新材料深加工基地入驻稀土功能材料生产、稀土材料应用和电镀工艺项目17个,有效扩大了稀土新材料生产规模、破解了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稀土产业全链条发展。围绕“七业”引入项目68个,总投资323亿元、年度投资175亿元,重点实施金六环石墨、石墨烯和锂电池负极材料,以及威丰电磁取向硅钢等项目,易云云计算大数据应用中心项目投入运营,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入驻的32个项目,90%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了用创新发展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标准化厂房已成为强化招商引资的驱动器。按照政府重资产、企业轻资产的招商引资思路,通过政府投入、国企代建、政策跟进、“基地+基金”运作模式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每亩投资强度达到1000万元以上,厂房规格多样、基础设施“八通一平”,优惠政策幅度巨大,具备“拎包入住”条件,有效降低了项目落地周期和建设成本,同时也将招商引资的主动权把握在政府手中,使招商引资更具针对性和选择性。
相关新闻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