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18年,高新区在稀土、装备制造、大数据等领域组织实施关键技术攻关和重点成果转化项目200项,13家装备制造企业的16项产品被认定为自治区级首台套首批次产品,占全市的60%。实现科技成果技术交易额7316万元,占全市的81%,同比增长109%。
春寒料峭,万物静谧,震雄铜业10万吨铜拉丝项目生产车间内却早已一片繁忙火热,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抓紧生产,几天后,一批直径0.04mm的铜丝即将下线,销往江苏地区企业,主要应用在手机信号线、医疗信号线等消费电子类和科学仪器类产品。据悉,目前该项目下线的铜丝最细可达0.0098mm,已成为自治区最大、最先进的铜导体生产线,技术指标处于国内第一、国际领先水平。
机声隆隆唱丰年,项目建设争朝夕
2018年,高新区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提档升级、争创一流”为发展总目标,各级领导干部时不我待、只争朝夕,踔厉风发,将“抓开工抓建设、抓投产抓达效、抓谋划抓储备”作为重要抓手,重点项目建设奏出百舸争流、击楫奋进的曲曲赞歌。从纸上蓝图到开工建设,从忙碌的工地到轰鸣的车间,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热潮在高新大地处处涌动。高新区,正以奋发有为的姿态,挺起高质量发展钢骨“脊梁”。
搭起舞台“唱好戏”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
2018年,高新区把引进项目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项目建设再创新高,总投资776.2亿元的113个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科蒙新材料、中科智能等40个工业项目竣工投产,占全市的37.3%,是高新区建区以来建设和投产工业项目最多、质量最好的一年。自治区党委常委、包头市委书记张院忠在全市重点项目观摩推进会上,点评高新区项目12个,占点评全部项目的三分之一以上,占点评全部工业项目的一半以上。
招商搭舞台,大戏唱起来。2018年,高新区创新招商机制、提升招商质量、推进精准招商,实现以资源引技术、以产权引资金、以存量引增量,全年引进项目83个,总投资481亿元。
中鑫安泰年产8000吨钕铁硼磁材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用10个月时间,全年实现产能4300吨,高新区再一次用行动生动实践了项目高质量发展的“高新速度”。
不分寒暑,风雨兼程
为加快项目建设落地,高新区建立了强有力的项目帮包机制,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工作,问题在一线解决,业绩在一线体现。完善了项目推进机制,列出时间点、计划表,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了项目推进工作小组,实行定期会议制度,调度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观摩评比、集中通报。2018年,高新区113个重点项目四项手续办结率实现85%,其中立项手续办结率实现99%,重点项目驶入建设发展“快车道”。
牵紧质量“牛鼻子”
求变求新,重质重优
2018年,高新区重点项目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推进产业进入中高端,逐步形成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竞争力更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稀土产业量质并进。全年实施稀土重点项目46个,建成投产32个。永磁、储氢、抛光等稀土新材料产量位居全国前列,特别是磁材产量连续5年保持30%以上增速,增长了3倍,磁材产能达4.5万吨,原材料就地转化能力达100%。希捷环保脱硝催化剂项目产品综合效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科世纪世界首条稀土着色剂连续化隧道窑中试生产线实现规模化生产,昊明新电源镍氢动力电池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超导磁共振、江馨微电机智能驱动电机等项目填补自治区产业空白。
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北方股份成功研制的国内首台35吨级混合动力矿用车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被工信部授予制造业单项冠军。威丰电磁成为我国北方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取向硅钢生产基地。东宝生物成为国内最大的明胶生产企业,并建成国家首批轻工业明胶重点实验室。
服务业发展提标扩面。重点服务企业达54家,实现营业收入42.3亿元,数量和收入均占全市四分之一以上,现代服务业对高新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5.7%以上。59家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电商交易额420亿元,稀交所实现交易额1031.6亿元、增长172%,小白河温泉水世界、环湖景观带等项目推进有力,广告园区新入驻企业60家、总数达345家。
从“大”到“强”,从“量”到“质”,一个个精心谋划的项目生动诠释了新发展理念,体现了高新区对高标准、高质量的执着追求。
激发创新“源动力”
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是当今社会最为响亮的奏鸣曲。在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路上,高新区步履铿锵。
2018年,高新区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坚持引进孵化转化“一齐抓”,合作共建天津大学(包头)技术转移中心,建成中科院产业园、上海交大产业园,实施产业化项目33个。建成“一带一路”中欧实验室,稀土研究院“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基本建成,全年共开展各类科研项目38项。物通天下“草原畜牧业溯源内蒙古大数据工程实验室”获批我市首家自治区级大数据工程实验室,中天宏远成为自治区唯一一家“国家级再制造试点单位”。中科院稀土产业园稀土永磁伺服电机、稀土改性蓝宝石等产业化项目填补了产业空白。上海交大产业园高纯氧化铝、稀土氧化锆复合陶瓷粉体以及稀土氧化物涂层等产业化项目产品性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新认定宇亚科技、英思特稀磁等4家科技“小巨人”企业,总数达8家,占全市80%;新建院士工作站2家、总数达8家;新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6家,企业研发机构15家,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19家,建成14万平方米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在孵企业达到750家,毕业企业320余家。
高新区借助“核心大脑”,项目建设风劲扬帆,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2018年,高新区在稀土、装备制造、大数据等领域组织实施关键技术攻关和重点成果转化项目200项,13家装备制造企业的16项产品被认定为自治区级首台套首批次产品,占全市的60%。实现科技成果技术交易额7316万元,占全市的81%,同比增长109%。
一年的奋进,记录了项目建设的“高新担当”;一年的砥砺,见证了经济发展的“高新力量”。高新区将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来源:稀土高新区)
(免责声明:本文章转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内容仅供参考。如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 News